下一个卡塔尔!上海足协积极引进外国小将:5年后国足可归化!
中国足球这些年就像咱们小区门口的早餐铺子,天天换花样可就是吃不饱。不过最近上海足协搞了个大动作,让我这老球迷眼睛一亮——他们居然跑到全世界找外国小孩来踢球,这事儿可比电视剧《繁花》里的商战还精彩!
卡塔尔那帮土豪搞足球真有一套,二十年前就开始满世界找小孩培养。听说他们派球探去非洲贫民窟就跟咱们去菜市场买菜似的,专挑那些光脚踢野球的孩子。结果您猜怎么着?去年亚洲杯上夺冠的卡塔尔队,三分之二球员都是这么“捡”来的。现在上海人算是看明白了,这不就跟咱种菜一个道理嘛,好苗子得从小养起!
上海足协这回是真下了血本,听说他们的球探都跑到南美街头看小孩踢野球了。有个朋友跟我说,他们在巴西贫民窟发现个十二岁的小孩,踢球跟跳桑巴似的,当场就签了合同。要我说啊,这可比当年引进奥斯卡聪明多了,花小钱养小孩,过五年就能算自家孩子,这账算得精!
说到奥斯卡,这小子真是走了大运。当初来中国时才二十出头,现在不光能说东北话,连上海菜都吃得惯。您要是看过他踢球就知道,那股子拼劲儿跟本地孩子没两样。听说最近有个刚来的非洲小孩,才练了半年就会用上海话喊“传给我”,乐得教练直拍大腿。
这事儿让我想起老家种果树。以前总想着买现成的大树,贵不说还容易水土不服。现在学聪明了,直接买树苗自己养,虽然得等几年,但长得那叫一个扎实。上海足协这招“移栽幼苗”,可不就跟咱果农一个思路?
不过也有人犯嘀咕:这么多外国小孩来了,咱自家孩子怎么办?要我说啊,这事儿就跟开饭馆似的。您不能光卖本帮菜,也得有川菜粤菜才能吸引客人。等这些外国小孩长大了,带着他们的绝活教咱们本地孩子,这不就成了活教材?
最近去崇明岛参观青训基地,可把我惊着了。场上十个孩子能说七八种语言,教练喊战术得带翻译耳机。最逗的是有个俄罗斯小门将,扑球时喊的是“我的我的”,听着跟北京出租车司机似的。要我说啊,再过几年中超比赛都不用请外援了,场上全是自家培养的“混血”球员。
这事儿还有个意想不到的好处。上个月在小区看小孩踢球,有个家长跟我说,自从听说外国小孩要来竞争,他家孩子训练都不用催了。要不说还是得有点压力呢,就跟咱小时候听说隔壁班转来个学霸,写作业都认真多了。
不过话又说回来,养孩子这事急不得。听说足协给这些外国小孩请了中文老师,还专门教他们背古诗。有个塞内加尔来的小黑娃,现在能把《静夜思》背得滚瓜烂熟,过年时还给教练拜年要红包,逗得大伙直乐。
看着这些孩子在绿茵场上撒欢,我倒想起咱们的乒乓球。当年不也是全国选苗子,现在成了国球。说不定哪天足球场边也能坐满大爷大妈,边嗑瓜子边喊:“小张你倒是传啊!没看见李老头空着呢!”
要说最让人期待的,还是五年后的世界杯预选赛。到时候场上站着会说上海话的巴西前锋、能讲东北话的非洲中场,这画面想想都带劲。哪天要是真出线了,我立马去外滩放鞭炮,酒水管够!
各位看官您说,这外国小孩来中国踢球是好事还是坏事?要是您家小区来了个踢球特厉害的外国孩子,您是让他带着自家娃练,还是怕抢了机会?欢迎来评论区唠唠,咱们这届球迷可得给孩子们把好关呐!
